国内机床数控化方可应对全球化的竞争
2017-06-22国内数控机床市场一般分为四类,第一类为国产机床,第二类为美国机床,第三类为韩日机床,第四类为欧洲机床(德国为主),四大门类机床各有各的优势,各有各的竞争弱势。数控机床是投资类产品,市场容量小,但由于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各国高度重视数控机床行业,并采取措施加以扶持和保护。目前世界高档数控机床以美国、日本、德国等工业强国为主要生产国,这些国家掌握着主要核心技术。
中国数控机床严重依赖进口 我国第一台数控机床诞生于1958年,但目前国产数控机床基本以低档经济型和中档普及型数控机床为主,数控机床市场份额的70%~80%,数控系统(普及型、高级型)的90%被外商占领。从数控机床生产来看,2012年我国数控金属切削机床总产量约为20.6万台,同比下降16.2%,辽宁和浙江为主要生产省份,市场份额分别为24%和21.5%;数控成形机床总产量13105台,同比下降35.6%,江苏和山东产量较大,份额为41%和20.4%。2013年一季度,数控机床进口出现量跌价增趋势,数控机床进口量同比减少23.1%;进口单价却增长3.3%。
普通机床数控化改造与购置新机床相比,特别是大型、特殊机床尤其明显。一般大型机床改造,只需新机床购置费用的1/3。在节约成本的同时,数控化改造还可以节省因全部更新而造成相应的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根据以往改造经验,普通机床数控化改造后,机床效率明显提高。原来一台机床需要一个人控制,改造后一个工人可以同时操控两台机床。同时,机床经改造后加工精度大幅提高,由人为失误造成的废品率显著降低。同时,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节省了劳动力,缩短了新产品试制周期和生产周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由于当前外商投资大量进入我国的关键基础件领域,对国内的基础零部件市场已形成供应链式的封闭垄断,不仅利润通过这个供应链传导出中国,而且对整个产业安全甚至经济安全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同时,跨国公司已从大规模制造活动的对外转移,走向研发、总部基地建立、投融资等职能的全球性扩张,并进而可以通过支配全球优势资源构建起日益强大的研发体系和生产体系。
中国高端机床市场历来由美国、日本、德国企业占据主导地位,中端市场主要被台湾机床、大陆机床、韩国机床瓜分。德国机床不论机床性能或制造工艺皆可称为行业“大佬”,其若进入中端市场,对非德国籍的企业将造成相当的冲击。中国国产机床主要集中在低端市场,虽然中国企业逐渐往中端市场靠拢,但中端市场仍然以台湾、韩国制造为主。长远来看,中端市场是中国企业未来必须开拓的方向,在中端市场获得一席之地并稳定扩大市场份额对于中国机床制造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同时,也是往高端市场进发的路上不可避免的一关。
智能制造装备是具有感知、分析、推理、控制功能的制造装备,是先进制造技术、智能技术的集成和深度融合。智能制造装备具有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好等优点。
传统机械通常采用恒定控制系统,主要由人力开关控制机械运行。智能制造装备的机械结构与传统机械有很多相似之处,而差别在于智能制造装备配备了智能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与传统机械结构结合后,机械设备可以脱离人力实时监控,真正实现自动化。此外,由于控制系统具有高速、高精度等特征,使机器在效能方面大幅提高。
从国外成熟经验来看,再制造是数控机床再次利用的最有效办法。数控机床改造就是运用技术创新与技术改造相结合,改造传统产业与发展新兴产业相结合,突出重点与全面提升相结合,并将促进安全生产作为技术改造的重点任务。在中国,再制造领域可谓刚刚兴起,市场巨大。